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聽莫札特的準媽媽,您落伍了!




聽莫札特的準媽媽,您落伍了!

作者:吳聰賢
民國73年和74年,內人分別懷上兩個孩子,大兒子和小兒子,尤其,懷大兒子時,臥床近八個月,幾乎床鋪塌陷,頭髮長蝨子,然而,時間可多著。她跟天下所有準媽媽們一樣,床頭櫃放著錄音機,聽著古典音樂,尤其是莫札特的交響曲。每天,不間斷,重複地,反覆地,聽著,又聽著。聽到睡著。
天下所有媽媽,沒有一個例外,從確定懷胎那刻起,才雀躍不久,剛合攏笑臉,即刻進入備戰狀態,不僅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還要讓他(她)是全天下,最漂亮、最聰穎、最健康、最文靜,集天下所有優勢在身的孩子,不是嗎?天下哪個媽媽不偉大?
過去的研究早已證實,世人皆知,肚子裡的寶寶,對音樂、周遭聲音及媽媽的心跳聲,有所反應,對寶寶來說,它是最親切、最美妙的交響曲。證據顯示,胎兒時期,「聽」這個行為,會增進寶寶的聽能力,及協助腦神經和心智的發育。這是眾生必備的普通常識,無庸置疑。
各位看倌,哪天,在台鐵、高鐵或捷運,若您看到某個孕婦,聽著音樂,哼著兒歌,對著肚子裡寶寶,自言自語說著話,「寶寶乖,寶寶棒,寶寶快長大;媽媽疼,媽媽愛,媽媽多偉大。」您不會覺得奇怪,您不會罵人家神經病,您知道,媽媽正在跟寶寶對話,進行胎教喔!
僅聽音樂或對話,對寶寶的刺激足夠嗎?不夠,差遠了,落伍了。英國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UK),由Emese Nagy教授主持的研究,意外發現,準媽媽摸自己大腹便便的肚子,寶寶的反應和動作,竟然比單純的聲音,包括音樂和對話,有著更強烈的反應。此研究報告,發表在2015年6月8日,「PLoS One」科學期刊上,標題是「胎兒對媽媽聲音和撫摸的行為反應(Fetal Behavioural Responses to Maternal Voice and Touch)」。
研究人員,共分析23位孕婦,分別懷孕21週至33週,分成三組,第一組,寶寶接受觸摸刺激,媽媽撫摸自己肚子;第二組,寶寶接受聲音刺激,媽媽唱著兒歌;第三組,屬對照組,媽媽沒撫摸肚子,也沒唱兒歌。然後,實驗進行中,全程用4D超音波紀錄胎兒反應。
結果發現,顛覆傳統,出乎眾人意料之外,比對照組,和單純聲音刺激的第二組,接受撫摸刺激的第一組,胎兒有更強烈的反應,胎兒會觸摸自己的臉、手臂、腿等,或出現雙手緊握等行為。似乎,對媽媽的觸摸,欲做出類似的回應。您說神奇不神奇?
結論是,各種適當的刺激,疼惜的刺激,對胎兒的發育都是好的,能增進神經元間的連結,促進神經發育。所以,各位準媽媽們,不僅哼兒歌,聽莫札特,還要用愛心,一邊撫摸自己肚子喔!除上述方法,各位媽媽們,您還有何種獨門撇步,溫和、適度、喜悅,刺激胎兒神經發育的好方法,可以提供眾人分享?
因大媳婦懷孕,我對相關議題,擔待較多的關心。以上論述,資料來自「Dr. Health and Fertility(DHF,http://d-h-f.blogspot.tw)」。資料優,蒐集之內容,非泛泛,均有創見,值得閱讀。不過,我有一點疑惑,實驗是如何進行?23位孕婦分成三組,還是23位孕婦,不同時間,不同時段,分別擔任三種組別進行?上述資料,沒有明確說明,殊多可惜。總之,祝福天下媽媽都是偉大的,也
Unknown
Unknown

This is a short biography of the post author. Maecenas nec odio et ante tincidunt tempus donec vitae sapien ut libero venenatis faucibus nullam quis ante maecenas nec odio et ante tincidunt tempus done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